大象传媒

欢迎访问大象传媒 !

人才培养

Talents Training

物理学一级学科
2020-10-31 18:34   审核人:

学科门类:理学

学科代码:0702

授予学位类别:理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及学位点简介

物理学科2004年取得本科招生资格,2006年获得“光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获批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学科拥有西安市信息光学与智能计算军民共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秦创原量子信息科技联合创新中心核心科研平台,设有“理论与计算物理研究室”、“水下信息实验室”、“光学实验室”、“凝聚态物理实验室”“纳米材料实验室”等实验室。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指委委员2人,陕西省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等人才6人。本学科专任教师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0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局项目11项,省部级、厅局级项目46项,获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科技奖项5项。本学科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韩国、墨西哥以及国内多所大学和研究所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二、培养目标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满足新时代中国建设需求,遵循专业基础实、综合素质及科学素养高、创新能力强的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培养研究生掌握扎实的物理学专业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能够运用物理学原理、方法独立探索和协作研究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实际问题,从事较高水平的科研、教学和实际管理工作的学术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在本学科掌握坚实全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门学科的发展方向与国际学术前沿。

3.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或教学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熟练地运用外语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备在学术研究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的能力,具备领军素养及团队组织协调能力。

三、研究方向

070201理论物理

1.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主要研究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测量、非线性局域波等领域,主要开展量子物理与冷原子物理等方向的研究,以及孤子、怪波等非线性激发的求解及相关动力学研究,基于色散关系和有效质量特性系统地刻画和解释外场作用下局域波的动力学行为。量子光学前沿领域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基于腔量子电动力学的光场调控,量子态操控,以及全光开关的机理研究等。

2.超弦理论与宇宙学:主要研究基于超弦紧致化理论构建极慢滚暴涨模型,深入研究原初引力波信号的非高斯性特征,深化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理解,推动引力波科学的进步,旨在为未来目标探测和电磁环境优化提供重要科学依据。研究基于构建可观测性导向的暴涨模型,系统解决BSM暴涨模型构建与筛选,黑洞成团机制,随机引力波背景预言等关键问题。研究天文观测数据对宇宙学模型的限制,分析宇宙学参数的拟合结果,讨论暗能量、暗物质等其他宇宙组分的演化规律。

3.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研究方向基于格点量子色动力学理论开展了强子态内部结构及相互作用等性质的数值计算研究,为国际上在陶-粲能区开展高精度高亮度物理目标探测,寻找新型强子态提供了定量的理论预言,为揭示强子态的本质提供理论信息。

070205凝聚态物理

4.凝聚态理论:主要研究关联多粒子系统中的新奇量子物态、超导材料性能、纳米磁性材料的微波性能,储能材料的设计与机理研究。该学科紧密围绕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着力提高材料的气敏特性以及储能性能。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新型超导材料设计与性能调控。

5.半导体物理与低维纳米材料:研究主要集中在宽禁带半导体与低维纳米材料的合成及相关研究。高性能二氧化氮传感器、氨气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研究方面。致力于制备高性能纸基柔性传感器和自支撑柔性传感器。

6.磁学与新型磁性材料:研究通过化学方法获得纳米材料,研究其对微波波段电磁波的吸收性能和屏蔽效应。主要研究铁电材料与磁性材料构成的复合材料中电极化与磁矩之间的耦合效应,探究电极化对磁矩的调制作用。

070207光学

7.光学探测与成像:主要研究水下环境等复杂环境中光学、电学、磁学等物理信息获取及目标再现。基于复杂环境中信息技术的开发,尤其是光学偏振再现过程结合智能计算优势实现目标再现,提高成像的分辨率。结合光学测量技术,对传统的舰船尾流信号探测技术进行革新,实现舰船信息精确再现。

8.光谱学及光学信息研究:主要研究生物介质的光子特征效应、光-力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在常规理化分析的基础上,创新机器学习和粗糙集等数字化技术开展生物(偏振)光信息的数智化处理路径的探索。

9.激光原理及器件:主要研究高重频、窄脉宽激光器件、超窄线宽激光器,为实现量子态的操控和对所蕴含的量子信息的处理方法,如转换、存储、提取和再现等,研究超短激光脉冲与量子相关体系的相互作用以及量子态的操控,研制超短脉冲激光器。



关闭窗口